销售选便宜车,客户懵了,家庭账本悄悄变了
前几天有位叫赵哥的销售员,在理想汽车店里卖车干了三年多,他自己提了一台风神L8,落地才花了14万,比他天天推销的理想L8便宜了将近20万,这事传出去之后,很多人觉得奇怪,这既不是促销活动也不是为了冲业绩,就是他自己家里用车选了这个车,赵哥不光对车很了解,还亲自
前几天有位叫赵哥的销售员,在理想汽车店里卖车干了三年多,他自己提了一台风神L8,落地才花了14万,比他天天推销的理想L8便宜了将近20万,这事传出去之后,很多人觉得奇怪,这既不是促销活动也不是为了冲业绩,就是他自己家里用车选了这个车,赵哥不光对车很了解,还亲自
深圳这边小升初,真是各省家长进来都得发晕。说起来,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深中、深外和那些区重点初中怎么选,孩子到底要卷到啥程度才算有戏?有家长一天能问八回,问得比小孩做题还勤快。换言之,谁家还没点择校焦虑啊?有个阿姨去年把全市学校名单抄了三遍,还打表格,把分数线和竞
隔壁张姐刚跟个退休教师聊崩,回来直撇嘴:“开口就要管我养老金,真当自己是理财经理?”
昨晚十点,小区群里还在问“三年级奥数班哪个老师靠谱”,我回了一句“教育部早不让节假日补课”,瞬间安静。
“别人家的孩子”这五个字,像一根隐形电线,缠在25到35岁人群的脚踝上。
我上周去吃家网红川菜馆,门脸儿挂着“现炒浇头,每日新鲜”,结果鱼香肉丝入口是熟悉的预制菜味儿——跟楼下便利店买的一模一样。喊来服务员理论,人家理直气壮:“我们的流程符合标准,‘现炒’是指把预制菜加热。”合着“现炒”是文字游戏,问题没解决,先把“定义”掰歪了。
可咱们有没有想过,教育不是把孩子逼成“拔尖的人”,而是让他成为“普通却幸福的人”——能接受自己的平凡,能在买菜做饭、看花晒太阳的日常里找到快乐,能在遇到难事儿时,也有好好生活的底气。
刷朋友圈时,张妈的儿子刚拿了奥数一等奖,李爸的女儿钢琴考到了十级;转头看自家孩子,数学考了95分,却错了两道基础计算题——不少家长心里瞬间“咯噔”一下,焦虑感随之翻涌:“这怎么行?得再加把劲!”
张老师退休那天,办公室里挤满了来看她的学生。其中最惹眼的,不是如今身居高位的企业家,也不是名校毕业的教授,而是穿着浅蓝色围裙、手里提着一篮新鲜草莓的林小满。
深夜11点的书房里,台灯把孩子伏案的影子拉得老长。练习册上的红叉像密密麻麻的蚂蚁,正沿着作业本的边缘往孩子疲惫的眼睛里爬。妈妈端来的热牛奶在桌角慢慢变凉,就像白天刚报的奥数班宣传单,油墨味还没散尽就被塞进了垃圾桶。
孩子成绩忽上忽下,家长抓狂却找不到原因?2023年12月,哈佛教育学院公布最新追踪:北京某重点小学五年级A班,只因班主任悄悄换了座位,把爱走神的小宇塞进“学霸四人组”,两个月后小宇数学从78飙到96。研究直接甩数据:有靠谱学习搭子,孩子持续学习时间能多42%,
中国24.6%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,不是因为太笨,是因为太累。
”——凌晨一点,小区微信群里,一位妈妈甩出这句话,配图是娃站在一滩白色液体里手足无措。
李叔的儿子小桐考上重点高中时,全家都围着录取通知书拍照,可没过多久,小桐拿着分班考试成绩单躲在房间里哭,门缝里飘出一句 “爸,我从火箭班掉到普通班了,没脸去学校,我想死……” 李叔站在门外,手攥着门把手半天没敢推开,后来他跟朋友说:“以前总觉得让孩子考高分就行
我见过一个妈妈,每天晚上十点准时坐在沙发上看书,不是为了装样子,是真的在读心理学。
一句话,把从福建扛来的一箱文蛤、两斤自家晒的虾干、还有爷爷攒了半年的思念,全挡在了南京某小区的铁门外。
昨晚刷到一条私信:海淀妈妈把六年级儿子的奥数班从5个砍到0,理由只有一句——“我再逼下去,他迟早把窗户当门。
昨晚刷到教育部刚发的2024家庭教育白皮书,68%的学校已经开讲“拒绝课”,我忽然明白,问题不在分数,而在我们天天挂嘴边的“我都是为你好”。
朋友圈晒的钢琴十级、奥数金牌,点进去一看,娃在凌晨一点刷短视频。
“妈妈,我是不是不够懂事?”14岁的小雅在日记本里写下这句话时,手上还攥着刚被老师表扬“懂事贴心”的奖状。可没人知道,这个成绩优异、从不惹事的女孩,正靠着偷偷吃抗焦虑药撑过每一天——长期压抑情绪的她,最终因一次月考失利引发躯体化症状,晕倒在考场。